想要知道自治区ITSS认证公司有几家产品如何?看视频就知道!看视频,选产品更明智!


以下是:自治区ITSS认证公司有几家的图文介绍



ISO9001认证如何进行质量改进 企业的质量改进包括两个过程,一是产品本身质量的改善和水平的提高,即实物质量改进;二是企业管理系统的改进。 坚持不懈的质量改进,产品实物质量和管理水平就会得到提高,产品内涵就会因知识含量的不同而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产品就会占有更大的市场空间,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因此而得到增强。其次,质量改进满足了“顾客的满意”的要求。市场需求结构的巨大变化,让顾客满意也就成为每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追求的长期目标,然而顾客这个“上帝”的需求是不断变化和提高的,企业要满足顾客的多方需要就必须跟踪用户的变化,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否则,企业便会被“上帝”所抛弃。再次,质量改进符合事物进化的一般规律,多变的社会需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加快质量创新和改进的周期与速度,谁走在创新的前列,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而落后就意味着被淘汰。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实施质量改进首先应建立一个完整的机制,这个机制应包括:信息系统、改进主体、改进对象、约束和监督等诸多要素,并按照以下环节运行:信息收集——选择改进对象——确定改进目标(近期、远期目标)——质量分析(找出根本原因)——确定改进措施——跟踪、监督改进结果——整理、归档。其中质量分析(找出根本原因)是关键环节,只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企业要想取得持续质量改进的成功,必须做到: (1)领导发动并支持。 对企业的质量负完全责任,不断地质量改进是企业领导的重要质量职能,只有 带头实施并全力支持,企业职工才有信心坚持下去,并获得必要的资源帮助,终取得效果,实现持续的质量改进也应是各级领导管理层所追求的永恒目标。 (2)确定明确的质量改进目标。质量改进目标不但为职工提供了质量主攻的主向,还便于测量其进展情况,这些目标应明确易懂,富有挑战性但又恰当,并能保证为达到这些目标而需共同工作的所有人员理解并达成共识。这就要求员工能受到必要的有效的培训和教育。 (3)必要的资源配备。进行质量改进需要占用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资源,为了达到质量改进的目标,管理者应确定资源要求并提供必要的充分且适宜的基本资源。 近年来,我国很多企业在贯彻ISO9001体系标准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其中一些人甚至错误的认为只要拿到了ISO9001体系认证,就可以表明他们的产品具备了高质量的水平,因此 ,许多企业忽略了质量改进的重要性。贯彻ISO9001系列标准,对企业质量管理工作与国际接轨具有深远的意义,它确实将企业分散的管理变为系统的管理,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但是产品质量只能维持现状,没有改进和提高,而质量改进却可以弥补这个不足。同时,质量改进也可以在ISO9001中借鉴到许多有益的东西,如科学性、实用性等,只有通过不断地改进我们的产品和管理,将质量改进和质量体系的建立有机的结合起来,质量才能稳步地提高。 质量改进和创新需要企业经营 和质量工作者改变传统观念,树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的思维方式,根据市场的变化,重塑企业经营战略和方针目标,建议全新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依靠质量改进和创新能力,开发用户和市场潜在的、隐含的需要,这是新经济时代企业获得长期成功的决窍。




ISO13485:2016 与上一版主要区别之一就是基于风险管理的思想融入到标准中来。据统计,ISO13485:2016 整个标准中提到“风险”的次数总共是32 次,其中在正文中提到20 次:引言中提到2 次;术语和定义中提到4 次;质量管理体系中提到3 次;人力资源中提到1 次;产品实现中提到9 次;测量、分析和改进中提到1 次。从中可以看出,产品实现是实施风险管理的重点。这也向YY/T0316-2015( 等同采用ISO14971:2007修订版) 中风险管理适用于医疗器械整个生命周期的要求靠拢。本文主要针对产品实现过程中风险管理的应用进行探讨;另外,有些企业在产品上市后如何应用风险管理有些困惑,本文也将涉及这方面的内容。 1.产品实现过程中风险管理的应用 ISO13485:2016 第7 章产品实现中共提到9 次风险,主要是在产品实现策划,设计输入,设计更改,采购过程,采购产品的验证,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中提到。 1.1 产品实现的策划要求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将风险管理的一个或多个过程形成文件。 风险管理的一个或多个过程形成文件至少应包括ISO13485:2016 第7 章中有关风险的要求,如果第7 章中不适用的内容,应该有文字说明,并且有相应级别的人员批准。在产品实现的策划实际操作中,风险管理的内容如果只是涉及ISO13485:2016 第7 章要求的内容往往是不够的。例如,设计和开发输入要求应包括适用的风险管理的一个或多个输出,设计输入有关于风险管理的要求,那设计输出和设计验证/确认呢?对于产品风险控制的措施,无论是外协外购,还是企业自己生产、组装、调试,终要落实到设计输出中,所以 要在产品的设计输出中识别出与相关的特性,这也为后续与有关风险的设计更改,采购过程,采购产品的验证,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提供了依据;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有效,与风险有关的验证/ 确认和与风险无关的验证/ 确认,方法应有所不同,与风险有关的验证/确认应该更加严苛。ISO13485:2016 没有在设计输出和设计验证/确认中提出与风险管理有关的要求,但是笔者认为无论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或风险管理实践的角度,还是从保证医疗器械、有效的角度,这都是标准改进的机会。 1.2 设计和开发输入要求之一是应确定与产品要求有关的输入,这些输入应包括适用的风险管理的一个或多个输出。 产品的设计输入和风险管理活动都应该在产品开发之初进行,他们相互交织,互相影响。法规、 标准(包括标准)是产品设计输入的一部分,风险管理活动的输出也是设计输入的一部分;风险管理活动中所识别危险(hazard)的风险的合理可行的评判准则之一是符合相关产品的标准。举例说明,对于电气医疗器械来说设计输入应该包括符合GB9706.1-2007标准要求,如果在设计输入中只写满足GB9706.1-2007标准,这将使设计工程师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设计,应该将标准的要求细化,这就需要风险管理活动的输出。产品设计之初首先要识别产品的危险(源),为了能识别危险(源),企业 按照YY/T0316-2016 附录E 的示例进行识别,不适用的危险可以提供合理的说明,建议与适用的危险放在一起以使别人对产品的危险有总体认识。YY/T0316-2016 附录E中“高温”是危险之一,失火将导致高温危险,所以防火要求将是产品的设计输入之一。防火、阻燃方法将是风险控制措施,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后,“高温”的风险是否可接受,这些都是风险管理活动的输出,如何满足产品的防火、阻燃要求,至少应该符合GB9706.1-2007 中43 章的要求;又如,对于电气医疗器械来说,很多要使用网电源,这都有“电击”的危险,设备在正常使用或单一故障时都应该,这是GB9706.1-2007的要求,将作为设计输入之一。绝缘击穿将导致电击的风险,根据电气医疗器械的类和型,要采取相应的绝缘措施,采取绝缘措施后,“电击”风险是否可接受,要符合GB9706.1-2007第20章的要求,这些都是风险管理活动的输出。 1.3 设计和开发更改的要求之一是设计和开发更改的评审应包括评价更改对产品组成部分和在制品,或已交付产品以及风险管理的输入,或输出和产品实现过程的影响。 在此建议企业做设计更改时需有一个检查单,其中有一条来判断所做的更改是否与风险管理活动相关,然后根据对风险管理输入或输出影响程度和范围,采取相应的措施。 1.4 采购过程的要求之一是组织应建立评价和选择供方的准则,准则之一就是与医疗器械相关风险相适应,另外对未履行采购要求的供方的处置应与所采购产品有关的风险相适应,并符合适用的法规要求。 正如在1.1 中所述,在设计输出中要识别出与风险管理活动相关的特性,或者说与有关的特性,形成企业与供方的共同语言,对于提供与风险管理活动相关的部件、过程、服务的供方选择准则应根据产品特性制定更加严格的标准。例如,对1.2 中提到的防火、阻燃材料供方与提供一般材料的供方准则应有所不同,要求应更多,并且严苛。如果供方没有按照采购要求提供产品,并且该采购产品与医疗器械的风险相关,那么对供方的处罚要根据后果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这些应写在给供方的采购信息中。因为如果供方未履行与风险相关的采购要求,有可能导致不可接受的风险,给患者与使用者造成伤害,给财产造成损失,导致召回,降低了企业的信誉。 1.5 采购产品的验证要求之一是组织应确定并实施检验或其他必要的活动,以确保采购的产品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 验证活动的范围应基于对供方评价的结果,并与采购产品有关的风险相适应。采购产品的验证活动应与产品的风险相适应,企业采购的产品,过程,服务千差万别,多种多样,这些对产品的性影响也各不相同,这种影响的判断是风险管理的输出,也应该体现在设计输出及采购信息中,设计输出及采购信息将是采购产品验证的基础。还以1.2 中提到的防火、阻燃材料为例,这些采购要求及验证方法应该体现企业提供给供方的采购信息中。一般情况,供方对采购产品的生产、检验比企业更专业。对于与风险有关的部件验证,我们可以要求供方制定采购部件质量计划,将部件的采购要求落实到生产和检验中去,这个计划得到企业的批准。采购产品验证时,企业可以自己验证,但更经济、有效的方法可以要求供方提供生产、检验记录、材料符合性证明等,企业检查记录的符合性并存档保存。对提供与风险有关部件的供方的审核及采购产品跟踪检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应比其他类型的部件更加严苛。需要说明的是与风险有关的性零部件验证成本比非零部件的成本要高,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这种部件的验证方法并不适用所有的零部件。企业应该把有限的资源更多地投入到与风险有关的性零部件,保证医疗器械的、有效。 1.6 现代医疗器械的生产和服务活动以及监视和测量设备所用到的软件越来越多,对这类软件初次使用的确认及更改后的再确认的要求在ISO13485:2016 的7.5.6 及7.6 中都有提及,并且这种确认与再确认的要求应与有关的风险相适应。需要强调的是,“有关的风险”应该在产品的设计输出中识别出为特性,相关软件使用时要确保这些特性满足规定的要求。 2.产品上市后风险管理的应用 ISO13485:2016 的8.2.1章要求从反馈过程中收集的信息应用作监视和保持产品要求的风险管理的潜在输入,以及产品实现或改进过程的潜在输入。 与风险相关的内容,简单地说,就是反馈收集的信息作为风险管理的潜在输入。风险是伤害(harm)发生的概率和该伤害严重度的组合。在产品开发的时候,对某个危险(harzard)进行风险评估,确定该危险所造成伤害的严重性和发生概率,进而确定该危险的风险可接受程度。这些都是产品上市前企业自己的评估,实际情况是否与企业自己的评估一致,还要看产品上市后产品的反馈数据。对产品的满意度和判断产品的性、有效性,直接有效的反馈就是客户了。客户反馈的问题中既有质量方面的问题,也有关于产品方面的问题,所有这些都应该是客户抱怨的记录。所以对客户抱怨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作为风险管理的潜在输入,这也符合风险管理适用于产品全寿命周期的要求。例如,将某一段时间内所有客户抱怨的数据拿出来分析,把所有有关风险/相关的客户抱怨找出来,并且将同样的危险(harzard)归类统计。看是否有伤害(harm)发生,如果发生了伤害,再判断伤害的严重度与产品开发时的判断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应更改原有的风险管理文件,重新进行风险评定、风险控制等风险管理过程;对于概率,YY/T0316-2016 附录D中要求当可获得足够数据时,优先采用概率水平的定量分类,定性及定量的概率分类在产品上市前企业应该定义出来,产品上市后概率计算可参照下面计算: P=h/(O×U×52) P :代表发生概率 O :代表单位医疗器械一周内使用的次数 U :代表一年内在客户现场医疗器械总的数量 52 :代表一年有52 周 不同的医疗器械使用的公式有所不同,总的原则是发生某一危害/ 危害状态的次数与客户使用医疗器械总机会的比值。产品上市后伤害发生概率也将作为风险管理的输入,方法与伤害的严重度作为风险管理的输入类似。就是反馈收集的信息作为风险管理的潜在输入。 3.结语 我国等同采用ISO13485:2016 认证的标准YY/T0287 即将发布(注:已经发布),其中与上一版的一个主要区别是基于风险管理的思想融入到标准中来,这对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新的课题,产品实现过程的风险管理及产品上市后的风险管理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其他方面我们也应该加以研究,落实到企业的质量体系中来以符合ISO13485:2016。




内蒙古博慧达ISO9000认证坐落在光明新区公明街道风景北路鑫安文化大厦,本厂主要生产 IATF16949认证。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把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生存的根本,把服务质量作为我们成功的桥梁,我们衷心希望与广大客户建立业务联系,并提供完善的服务,同创业,共发展。

我们坚持诚信为本,,服务用户,回报社会的原则,建设以管理为基础,以用户为中心,以科技为先导,以改进为动力的质量、信誉型企业。




ISO14000认证对危废品的处理要求 1、附近危险废物贮存设施 检查内容: 1.仓库“防风、附近防雨、附近防晒、附近防渗、附近防腐”等措施是否完善;是否建设防泄漏收集装置。 2.危险废物仓库是否设置围堰,防止仓库内的液体流到仓库外,同时防止雨水倒灌进仓库。 3.仓库内是否设置了气体导出口、附近气体净化装置、附近照明设施、附近观察窗口等。 规范要点: 1.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应建在易燃、附近易爆等危险品仓库、附近高压输电线路防护区域以外。 2.贮存场所地面须硬化处理,并涂至少2mm密度高的环氧树脂,以防止渗漏和腐蚀。 3.必须有泄漏液体收集装置(收集沟及收集井,以收集渗滤液,防止外溢流失现象)、附近气体导出口及气体净化装置。设施内要有照明设施和观察窗口。 4.用以存放装载液体、附近半固体危险废物容器的地方,必须有耐腐蚀的硬化地面,且表面无裂隙。 5.应设计堵截泄漏的裙脚,地面与裙脚所围建的容积不低于堵截 容器的 储量或总储量的五分之一。 6.不相容的危险废物必须分开存放,并设有隔离间隔断。 二 危险废物贮存容器 检查内容: 1.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是否完好无损。 2.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是否全部粘贴了危险废物标签。 规范要点: 1.装载危险废物的容器必须完好无损。 2.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材质和衬里要与危险废物相容(不相互反应)。 3.装载液体、附近半固体危险废物的容器内须留足够空间,容器顶部与液体表面之间保留100mm以上的空间。 4.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上必须粘贴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附录A所示的标签。 三 危险废物堆放 检查内容: 1.是否按照危险废物特性分类进行收集、附近贮存。 2.堆放高度、附近墙距等是否符合规范。 规范要点: 1.基础必须防渗,防渗层为至少1米厚粘土层(渗透系数≤10-7厘米/秒),或2毫米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毫米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厘米/秒。 2.企业必须按照危废特性分类进行收集和贮存,不相容的危险废物不能堆放在一起。 3.衬里放在一个基础或底座上;衬里要能够覆盖危险废物或其溶出物可能涉及到的范围;衬里材料与堆放危险废物相容;在衬里上设计、附近建造浸出液收集系统。 4.危险废物堆要防风、附近防雨、附近防晒。 5.盛装在容器内的同类危险废物可以堆叠存放;每个堆间应留有搬运通道。 四 贮存管理 检查内容: 1.是否有危险废物台账,并结合危险废物台账查看企业危险废物产生种类、附近数量、附近处置方式是否与环评一致。 2.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危险废物转移计划是否经审批、附近企业是否如实填写转移联单中产生单位栏目并加盖公章) 3.是否建立、附近健全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制度,是否负责人明确、附近责任清晰,负责人是否熟悉危险废物管理相关法规、附近制度、附近标准、附近规范。 4.危险废物是否及时转运。 5.危险废物仓库上锁情况。 规范要点: 1.危险废物产生者和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经营者均须作好危险废物情况的记录,记录上须注明危险废物的名称、附近来源、附近数量、附近特性和包装容器的类别、附近入库日期、附近存放库位、附近废物出库日期及接收单位名称。危险废物的记录和货单在危险废物回取后应继续保留三年。 2.危险废物贮存间需按照“双人双锁”制度管理。(两把钥匙分别由两个危险废物负责人管理,不得一人管理) 3.贮存危险废物不得超过一年,超过一年报环保部门审批。 五 贮存设施防护 检查内容: 1.危险废物贮存场所是否设置了危险废物警示标志和危险废物标签,标志是否正确、附近清晰、附近完好。 2.危险废物贮存场所是否配备了应急防护设施、附近消防设施等。 规范要点: 1.贮存危险废物的设施、附近场所,须同时设置危险废物警告标志和危险废物标签并张贴在危险废物仓库门上或门两侧。 2.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周围应设置围墙或其它防护栅栏。 3.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应配备通讯设备、附近照明设施、附近防护服装及工具,并设有应急防护设施。




肺炎疫情下的质量、环境和职业管理体系运行建议 2020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在武汉暴发,全国各地展开疫情保卫战。截止2020年2月2日12时11分52秒,全国确诊14414例,疑似病例19544例,治愈人数335人,死亡304人。其中浙江累计确诊661例。无疑,疫情及其防控已经成为各单位面临的内外部环境。 那么可以从哪些方面考虑对我们的管理体系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呢?以下列出了我的一些建议: 1)合同订单的影响。 虽然刚好处于春节假期前后,很多企业还没有开工,但开工日期已经越来越临近。需要提前确认: a) 与顾客沟通,原有的合同订单是否仍然有效。是否需要变更(数量、交货期等),以及协商这些变更产生的影响。应充分评估疫情形势下顾客的结算能力。 b) 自我评估交付能力,如有交付风险,应尽早与顾客沟通,以尽可能降低双方风险。必要时,应将单位的状态及应对策略告知顾客。交付风险还包括交通运输、及相关方停工等导致的异常。 c) 主动调查外部供方的供货和交付能力,了解他们及他们的供方面临的较大风险,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外部供方异常(如出现感染)导致的风险。 以上协商和沟通应考虑人员间往来的不便,以及相互的疫情防控要求。 2)生产和运营的影响。 生产和运营领导层,要考虑: a) 劳动力是否能如期地配置到位。如无法满员,如何弥补。新员工、换岗人员的能力培训如何组织。 b) 疫情防控要求下的生产和运营的组织方式是否需要变更,如降低人员密度、减少接触机会、临时取消部分会议等。必要时在征得顾客同意的情况下变更产品/订单要求,以降低风险。 c) 是否需要对产品采取防止污染的措施,防止病毒通过产品或包装物传播。 3)环保工作的影响。 由于疫情防控的要求,各单位通常需要采用适当地杀菌灭虫措施。应控制疫情防控产生的污染和废弃物。 4)职业工作的影响。 各单位应考虑本地政府、专业机构的要求,在单位管辖范围内采取必要的疫情防控措施,辨识感染风险,策划和控制措施。这可能要考虑员工返厂如何排查状态(排查的场所、设施、时机、工作人员配置、沟通和报告、应急措施等),如何控制外部人员,如何内部人员受到感染,失控的紧急情况及应急措施等。 肺炎疫情下的质量、环境和职业管理体系运行建议 管理层应为体系运行提供充足的资源。 针对疫情的重大风险,应形成文件化的管理方案和记录。 5)内审、管理评审、迎接外部审核等体系工作的影响。 管理层、管理者代表、体系专员应考虑疫情形势下的人员聚集导致的风险,采用互联网技术、文件评审等方式来组织内审和管理评审。也可以变更体系运行计划,推迟这些活动。 应建立疫情应对的组织机构,落实责任。针对关键场所、关键时期安排必要的监督检查。 各单位应与合作的认证机构保持沟通,讨论并确定外部审核的时间和方式。 6)经营计划和目标的调整。 因全国疫情对本单位的影响,需要考虑年前或年初编制的2020年经营计划或质量、环境和职业专项计划是否需要修订,以适应形势的需要。这些调整包括经营目标指标及实现的具体措施、考核评价等。 7)机遇辨识及灾后恢复计划。 虽然全国疫情对单位的生产经营可能是灾难性的,但仍然要考虑是否存在体系改进的机遇。这些机遇可能有: a) 生产和经营的组织方式的优化。如机器人技术、互联网技术、外包等。 b) 有充足的时候审视管理体系,整理和改进管理体系文件,管理体系的适宜性。 c) 疫情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市场需求,可能会改变供应链关系,也可能会淘汰一些无法应对疫情形势的竞争对手,从而出现战略机遇。 调整经营计划时要考虑灾后如何恢复。恢复工作可能涉及异常期间的工作补救措施(如对产品质量的回访、补充内审等)、人员培训、市场开拓、外部供方优化(如淘汰一些能力低下的供应商)、体系的反省和改进等(可能需要考虑重新组织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排查,重新评价风险,评估原有措施的有效性等)


点击查看博慧达ISO9000认证的【产品相册库】以及我们的【产品视频库】